2017年全省甲、乙、丙类法定传染病共报告30种88763例,报告发病率340.09/10万;死亡179例,报告死亡率0.69/10万,病死率0.20%;报告发病率较2016年上升0.41%。其中报告甲类传染病鼠疫病例1例,已死亡,2016年无甲类传染病报告。报告乙类传染病19种50708例,报告发病率194.28/10万;死亡175例,报告死亡率0.67/10万,病死率为0.35%;报告发病率较2016年下降2.95%。报告丙类传染病10种38054例,报告发病率145.80/10万;死亡3例,报告死亡率0.01/10万,病死率0.008%;报告发病率较2016年上升5.25%。
与2016年相比,乙类传染病发病率上升的病种有11种,按上升幅度依次为流行性乙型脑炎、皮肤炭疽、梅毒、艾滋病、淋病、狂犬病、病毒性肝炎、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出血热、疟疾、猩红热;报告发病率下降的病种有6种,按下降幅度依次为麻疹、新生儿破伤风、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百日咳、布病、肺结核。本年度有3例登革热病例报告和5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报告。
与2016年相比,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率上升的病种有6种,按上升幅度依次为斑疹伤寒、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流行性腮腺炎、其它感染性腹泻病、黑热病、包虫病;报告发病率下降的病种有4种,按下降幅度依次为风疹、麻风病、流行性感冒、手足口病。
全省报告发病数居前五位的乙类传染病分别是病毒性肝炎、肺结核、梅毒、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布鲁氏杆菌病,占乙类传染病发病总数的92.55%。
全省报告发病数居前五位的丙类传染病分别是其它感染性腹泻病、手足口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占丙类传染病总数的98.68%。
2017年甘肃省法定传染病报告发病、死亡统计表
病种 |
发病数 |
死亡数 |
甲乙丙类传染病总计 |
88763 |
179 |
甲乙类传染病合计 |
50709 |
176 |
鼠 疫 |
1 |
1 |
霍 乱 |
0 |
0 |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
0 |
0 |
艾滋病 |
481 |
82 |
病毒性肝炎* |
19788 |
3 |
甲型肝炎 |
677 |
0 |
乙型肝炎 |
11042 |
3 |
丙型肝炎 |
7753 |
0 |
丁型肝炎 |
7 |
0 |
戊型肝炎 |
137 |
0 |
未分型 |
172 |
0 |
脊髓灰质炎 |
0 |
0 |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
0 |
0 |
麻 疹 |
177 |
0 |
流行性出血热 |
20 |
0 |
狂 犬 病 |
9 |
9 |
流行性乙型脑炎 |
362 |
44 |
登革热 |
3 |
0 |
皮肤炭疽 |
115 |
0 |
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 |
4864 |
0 |
肺结核 |
14758 |
34 |
伤寒和副伤寒 |
38 |
0 |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
0 |
0 |
百 日 咳 |
111 |
0 |
白 喉 |
0 |
0 |
新生儿破伤风 |
4 |
1 |
猩 红 热 |
1454 |
0 |
布鲁氏菌病 |
1642 |
0 |
淋 病 |
977 |
0 |
梅 毒 |
5876 |
0 |
钩端螺旋体病 |
0 |
0 |
血吸虫病 |
0 |
0 |
疟疾 |
24 |
1 |
人感染H7N9禽流感 |
5 |
1 |
丙类传染病合计 |
38054 |
3 |
流行性感冒 |
7296 |
1 |
流行性腮腺炎 |
3069 |
0 |
风疹 |
36 |
0 |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 |
716 |
0 |
麻风病 |
1 |
0 |
斑疹伤寒 |
9 |
0 |
黑热病 |
78 |
0 |
包虫病 |
379 |
0 |
丝虫病 |
0 |
0 |
其它感染性腹泻病** |
17876 |
1 |
手足口病 |
8594 |
1 |
注:表中数据为本年度报告病例按发病日期统计的临床诊断病例和实验室确诊病例;
*病毒性肝炎的病例数、死亡数为甲型肝炎、乙型肝炎、丙型肝炎、丁型肝炎、戊型肝炎、未分型肝炎报告病例数、死亡数的合计;
**其他感染性腹泻病指除霍乱、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